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欢迎进入信阳市科学技术协会 总访问量: 人
  • 科协简介
    机构设置 | 工作动态 | 领导简介 | 主要职责 | 科协章程 | 团体会员 |
  • 科技人才
    表彰奖励 | 科技人才库 |
  • 科普宣传
  • 科普活动
    基层科普行动
  • 学会活动
    学术交流 | 学会管理 |
  • 政策法规
  • 科普大篷车
    科普视频 | 科普图册 |
  • 机关党建
科技人才库
  • 表彰奖励
  • 科技人才库
科普图册
你所在的位置:首页 > 科技人才 > 科技人才库
科技人才库

为了国家需要多次“转行”,他造出我国第一台光刻机!

信息来源:  发布者: 阅读次数:

 

在党的培养教育下,我在业务上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能够用自己的知识为人民服务。回顾自己的成长过程,无论是思想上的进步,还是专业上的成长,完全都是党培养的结果。

 

——摘自姜文汉1982年12月《入党志愿书》

 

 

远可观星辰

 

强可触发核聚变

 

深可窥探视觉细胞不为人知的秘密

 

他开创的自适应光学学科

 

助推我国尖端科研走上世界前列

 

国内第一台接近/接触式光刻机

 

第一台弹道相机都在他手中诞生

 

他是我国自适应光学的开拓者

 

光电工程专家

 

中国工程院院士姜文汉

 

姜文汉

 

出生于外敌入侵的战争年代

 

他历经人间疾苦

 

立志科研报国

 

22岁大学毕业

 

他投身火热的革命建设

 

参研新中国第一台大型电影经纬仪

 

成功验证大型经纬仪采用摩擦传动的设想

 

解决了当时微米级止推轴承无法测量的难题

 

 

 

1971年

 

姜文汉受命入蜀

 

在深山密林里

 

两年时间参与建成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1975年

 

中国第一台弹道相机在这里诞生

 

四年后

 

中国第一台接近/接触式光刻机在这里问世

 

 

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胜利召开

 

中国迎来了科学的春天

 

一度跨多领域工作而视野极广的姜文汉

 

把目光投向了一门“冷僻”的学科

 

自适应光学

 

这是一门综合

 

光、机、电、计算、材料等多种学科的新技术

 

在国际上也仅有屈指可数的几篇报道

 

姜文汉下定决心坐一坐“冷板凳”

 

他带课题组4个人把养蚕的平房改造成实验室

 

在一块厚钢板上搭建光学试验平台

 

开始了中国第一个自适应光学实验室的科研之路

 

当时

 

这是一条极为冷僻和孤独的路

 

 

 

1986年

 

自适应光学系统应用于

 

激光核聚变系统的波前误差校正

 

最终焦斑能量集中度提高3倍

 

被国际上誉为“中国装置首先使用的‘中国方法’”

 

1990年

 

自适应光学系统应用于

 

云南天文台1.2m望远镜

 

实现了对天文目标的自适应光学校正

 

望远镜的分辨力提高近一个量级

 

 

1997年

 

自适应光学系统应用于

 

校正人眼高阶像差并获取视网膜高分辨率图像

 

设备体积仅相当于美国同类产品的十分之一

 

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人眼高分辨成像设备小型化

 

 

进入新千年

 

自适应光学应用已遍地开花

 

走在了世界前列

 

为国所需多次“转行”

 

求真务实无畏跨界

 

 

◎ 科技日报记者 唐芳

 

来源:科技日报 文中图片由中科院直属机关党委提供

 

编辑:王宇

 

审核:王小龙

 

终审:刘海英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科普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其它相关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上一篇: 打破垄断!他使中国成为全球第四个金霉素量产国
下一篇: 没有了!

豫ICP备15000803号-1 版权所有:信阳市科学技术协会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信阳市羊山新区新五路行政办公区 电话:0376-6366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