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 发布者: 阅读次数:
水稻科技服务生产
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信阳市首席科普专家彭波
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我国有超过三分之二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河南省是全国最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其中水稻种植面积超过900万亩,80%以上在信阳。为了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广大农业科技人员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科普工作者的情怀和梦想,深入田间地头,坚持以服务“三农”作为科技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信阳师范大学有这样一位土博士:在实验室,他是稻米品质检测分析的行家里手;在水稻田,他是水稻遗传改良的种田能手。彭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全国重点实验室。目前为省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基地负责人、省水稻分子育种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2005年至今一直投身水稻的遗传改良,优质水稻应用推广,成效显著。先后被授予省优秀博士服务团成员、省优秀科技特派员、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省优秀“三区”科技人才、市优秀青年科技专家等称号。 
培训水稻实用技术 确保水稻提质增效
2020-2023年,彭波博士先后90余次前往光山、商城、罗山及浉河区开展优质水稻技术培训与现场指导,帮助农民增产增收。2023年7-8月,省科技厅现场调研水稻基地,调研组一行看到优质水稻推广的良好效果后,对信阳师范大学水稻团队提供的科技服务与科技推广公众给予了充分肯定,对其科技扶贫与科普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助力稻虾稻鸭共作 创新水稻产业模式
豫南稻渔共作面积不断扩大,有效推动了稻田综合利用,提高了稻田生产经济效益,促进了农田生态环境的改善,一举多得,成为豫南农业的一大亮点。仅光山县兴邦农场和商城县长青专业合作社,就有近6000亩水稻生产面积,超过1000亩的稻虾共作和2000亩稻鸭共作面积。彭波为其提供现场技术指导,传送成熟经验,落实养殖关键技术,提升了粳稻品质和品牌效应,更大幅度地提高稻田的经济效益。
全生育期现场指导 科技支撑丰产丰收
从水稻育秧、抛秧到种子成熟与储藏,全生育期现场指导家庭农场主、农业专业合作社和种粮大户科学种田,确保优质水稻丰产又丰收。彭波博士经常赴光山、商城和罗山等地,跟踪指导,跟踪服务,推广应用优良品种、晚播技术、泥质法育抛秧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让农民增产又增收。

科技提升传统农业 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坚持把科技创新延伸到田间地头,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服务“三农”活动与科技应用推广工作,在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中成效显著。彭波博士结合个人专业优势,采取送技术上门、现场指导、集中培训等多种形式,积极为农民合作社、涉农企业和群众提供技术支持与科技推广,成为党的“三农”政策的宣传员、农业科技的传播者、乡村脱贫致富的领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