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 发布者: 阅读次数:
“她是我们农民的贴心人”
----记罗山县最美农技员李杨
李杨是来自罗山县乡村一线的一名农技员。多年来,她紧扣党的“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驱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的好政策,站位“让农村增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事业情怀,挺立“创新担当、勇探新路”的科技精神,面向农业发展关键环节和重大技术需求,发力农业核心技术突破、智技型人才培养、新技术转化推广等主要工作,创出了辖区农业迈进“安全、高效、智能、绿色”的“龙山方案”,引领全县农业高质量发展。
自1996年参加工作以来,李杨始终在乡村一线从事科技推广工作,勤勤恳恳,做出了不凡的成绩。
扎身农业不忘本
1996年至2005年,在农技站工作期间,李杨主持和参与了早稻坂田育秧、再生稻栽培、杂交早稻栽培、早花生栽培、甘兰型油菜高产栽培、双杂吨粮田、大麦试种、甜玉米试种、四棱豆试种、“中绿1号”绿豆栽培示范、化肥混用实验等试验示范项目四十多项。
2006年至今,在乡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工作期间,李杨负责农业新技术推广工作。她经常往来于田间地头,观察病虫发生动态,收集第一手资料。对资料进行科学分析,进行病虫害预测预报并撰写《病虫情报》,发放到各村、示范点及各家各户,广泛传播病虫害信息。在病虫防治期间,她总是巡回各村组,配合各村农技员指导农户及时开展防病灭虫工作,为农民提供咨询,开具药方。
特别是2011年,她不仅具体负责全乡的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统防统治项目的技术指导、新农药试验等业务工作,还积极参与技防结合服务;每年撰写技术资料3篇以上,《病虫情报》12期以上,印发上万份,病虫测报的准确率达98%以上,每年因病虫防治减少损失达5000吨左右;写出了“病虫害预测预报总结”和“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示范总结”等书面材料;2010—2020年连续10年获“全县植保工作先进个人”,2021年县委授予“三八红旗手”称号。
科技创新助农富
为了把工作做好,她熬了无数个不眠之夜,钻研业务知识,编写书面材料。据统计,工作二十七年来,李杨共写出计划方案、工作意见、调查报告、技术资料、项目总结等书面材料100篇以上,报刊发表科普文章2篇。为了把工作做好,她经常下村串垅,甚至蹲点在村组、吃住在农家——2018年蹲点龙山村进行早花生高产种植百亩连片示范,2019年蹲点常岗村进行再生稻栽培示范,2020年蹲点朱岗村进行稻虾共作示范。她认为,科技助农不能只停留于书面文章,只有真正沉下心、到田间、到农户,躬耕实践,才能出真知,真正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动能。
2020年,在辛勤工作下,李杨带头建立弱筋小麦新品种和保优技术集示范千亩示范方两个,示范方面积3000亩,示范方平均亩产达到400公斤,辐射带动3万亩优质弱筋小麦生产,品质达到优质。通过示范推广弱筋小麦新品种“郑麦113”和稻茬麦“四改一防”生产技术、弱筋小麦平衡配方施肥技术、小麦病虫草害绿色高效防控技术、稻茬麦渍害防控、防混杂等弱筋抗逆保优高产技术的集成应用,实现了稻茬弱筋专用小麦的优质、高产。项目建成的两个千亩示范方,2022年,经由省、市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对千亩示范方弱筋小麦进行现场测产验收,示范方平均有效穗 38.9万/亩,平均穗粒数 33.3粒,千粒重 44克,测产结果 485公斤/亩,比既定400公斤/亩的产量亩增产85公斤,超增幅度21.3%;辐射带动示范区平均亩产459公斤/亩,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产业化推广模式。
服务培训不言苦
在本职工作之外,李杨还积极开展技术指导服务与技术培训,利用网络、新闻媒体开展技术服务与宣传报导,充分发挥项目的示范带动作用。2022年度累计下乡巡回指导180人次,编写了弱筋小麦技术培训教材和罗山县弱筋小麦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各一份;在小麦生产关键时期编写小麦生产管理意见4篇,发放技术资料2600余份。通过现场技术指导,技术培训会和种植大户微信群、政府网站发布技术指导意见,指导辖区种植户做好弱筋小麦田间管理。2022度举办技术培训会22次,现场观摩会1场,其中集中培训会2场,乡、村级技术培训会20场,培训种植户和新型经营主体代表230人次。
积极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直接联系服务6个种植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弱筋小麦生产,服务的经营主体弱筋小麦平均亩产400公斤以上,辐射带动全街道发展弱筋小麦种植面积3万余亩。
田间地头,就是李杨研究农业科技的“天然实验室”。重大技术攻关的背后,离不开经年累月的庞大规模的田间试验。正是基于大量的田间试验数据,种粮大户才得以从庞大的遗传群体中筛选到一个优良株系“郑麦113”,——集“高产、抗病、抗逆、优质”于一体,成为农民心中的标杆品种。
更新品种,增加产量,让种粮的老百姓增收致富,是李杨的坚守。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李杨解决了小麦生产的品种结构问题,为全乡完成品种更新换代,新品种增产幅度高达30%—100%,受到当地农户的好评。除此之外,李杨还授人以“渔”,不断创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服务模式,提升产业发展,累计培训基层技术人员和新型职业农民2600多人次,一大批职业农民获得全县表彰。
爱岗敬业讲奉献
对农技工作的热爱是李杨奋斗的不竭动力,她坚守于田间,一直不愿跳离“农”门,尽管工作辛苦,也甘愿失去一次又一次跳出“农”门的机会。
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驱动着她克服种种困难。植保工作是件苦差事,既要与农药为伍,又要与泥巴亲近,测报技术人员必须每隔3天至少下田调查一次,有时还要起早摸黑,便于随时掌握病虫发生情况。因此,作为负责病虫害测报的她,常常手拿一根棍子,脚踏一双拖鞋,深入田间,日晒雨淋,总是弄得脸面黑瘦、满身是泥。有人说她“有失身份”,她却自豪地说:“这就是我的工作,急农民之所急。”因为她看惯了农民因作物受病虫危害而焦虑不安,所以她宁愿自己吃苦受累。
综观李杨的工作历程,她是在农技推广这平凡的本职岗位上,不计个人报酬、任劳任怨地辛勤耕耘着,为龙山街道,甚至罗山县的农业生产和经济建设贡献着自己的力量,纵然一路风尘,一身泥土,也能在一方田地之中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