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 发布者: 阅读次数:
创新生态科普形式
共建生态文明家园
——记信阳市首席科普专家祝文平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共举,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自然保护区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核心区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载体。
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如何把生态文明共建实践与成果共享展示在公众面前,让社会公众更多地关注支持自然保护区事业发展,做生态文明的践行者、宣传者,讲好董寨故事,传播生态理念,成为科普工作者思考和践行的课题。

为野外繁殖的朱鹮幼鸟佩戴环志
祝文平,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罗山县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技宣传中心主任,河南省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先进个人、罗山县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先进个人、罗山县第三批拔尖人才,获得信阳市好新闻奖、罗山县好新闻奖等荣誉。

带领大学生野外实习
参加工作以来,祝文平一直在基层从事野生动植物保护、科研监测、科普宣传、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等工作。2012年以来,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21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件、实用新型专利2件、河南省地方标准1件、信阳市科技进步奖2项,编撰完成《董寨鸟类图鉴》《罗山县董寨自然保护区志》《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集》《罗山董寨鸟类彩色图鉴》《河南朱鹮研究》及参与编撰《中国野生动物之乡》《春潮涌动看罗山》等7部专著,拍摄完成《董寨故事》《放飞朱鹮》《董寨寻奇》等专题片,执笔起草项目申报书、可研报告、评估报告和实施方案20多项,撰写发表科普宣传信息100余篇,为保护区事业发展积极贡献力量,个人职称步步提升到高级工程师,成为一名专业的行家里手。
一、聚焦行业发展前沿,提升保护亮点。2007年3月和11月,积极参与国家林业局为董寨保护区调拨朱鹮种源的全过程,及时办理相关审批手续,后续申报并参与“中日合作人与朱鹮和谐共存的地区环境建设”项目及日本国驻华大使馆“利民工程无偿援助”项目。

参与国宝朱鹮的调拨
二、科普宣传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拓展形式和手段,倡树生态保护新风。在线下,融通“世界野生动植物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国家生态日”“爱鸟周”等节点,到社区、学校开展知识讲座,以形式多样和喜闻乐见的公益宣传活动,发放环保书包、学生文具、环保手提袋、宣传彩页,发送手机短信等,把生态保护宣传送到群众手里,让更多公众加入到生物多样性保护中来。在线上,积极向新媒体平台推送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实践成果,《放飞朱鹮》《董寨故事》《董寨寻奇》《董寨探秘》等专题片和纪录片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播出,《央视新闻直播间》《央视秘境之眼》《中国之声》《新华社客户端》《人民网》等国家级媒体多次刊播董寨生态保护实践,向全球展示了董寨的生态建设成就。仅中央电视台《春暖花开探访朱鹮迁地保护和野化放归地》大型直播节目,点击量就突破500万+,让科普宣传“飞入千家万户”。

在“信阳市森林旅游节”期间主办科普知识讲座
三、坚持科普设施开放常态化,依托科普馆和两个生态园区,开展以保护白冠长尾雉和朱鹮双旗舰保护物种为代表的知识讲座、夏令营、鸟类监测等实践活动。以科研成果反哺科普,提高活动参与性、互动性,增强公众对自然保护区的感性认知和保护行动自觉。

在学校开展自然教育活动
四、扎实推进科研与志愿活动,汇聚科研成果,成功申报成为《中国白冠长尾雉之乡》《中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提高保护区知名度和软实力。

参加“爱鸟周”宣传活动
守正笃实,久久为功。正是缘于他对自然保护职业的信仰和坚守,用美妙的文笔镜头描绘记录更多的生态故事,甘做幕后微尘,使董寨科普教育工作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