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淮滨县固城乡科协 纪明月 发布者: 阅读次数:
“快看!孙悟空的影子不仅能动,还能翻跟头,太神奇了!” 8月18日,淮滨县固城乡,一场由该乡科协和乡社工站联合主办的“光影探秘·皮影寻趣”青少年科普实践活动圆满落幕。本次活动是“趣享非遗·童心传承”科普系列活动的收官之作,旨在引导孩子们在传统皮影戏的光影魅力中,探索其蕴含的科学原理,感受古代科技智慧,为这场别开生面的科普之旅画上温暖句点。

活动聚焦皮影戏这一古老艺术形式中的科技密码。活动伊始,通过播放皮影戏非遗传承人的讲解视频,科协科技志愿者引导孩子们不仅了解其历史渊源,更着重剖析其背后的科学基础——光影成像原理、关节活动机制以及传统材料的特性。
在动手实践环节,科技志愿者带领孩子们亲身体验皮影制作的科技与工艺结合。孩子们在指导下学习皮影人物的裁剪(认识材料透光性与强度)、上色(探索颜料对光线穿透性的影响)与关键步骤——安装活动关节。“注意剪胳膊时要留出小接口,这是模仿人体关节的‘轴点’,利用杠杆原理才能让它灵活活动。”志愿者一边示范一边讲解其中的力学知识。孩子们专注地为皮影上色,小心翼翼地用细铁丝连接关节,在实践中直观理解了结构稳定性与活动自由度的关系。

分组创作剧情环节,则融入了团队协作与创意表达的科学方法。孩子们热烈讨论故事逻辑与角色设定,在思维碰撞中学习如何构建叙事结构和设计角色动作,科学思维与艺术创造力在此交融。
最激动人心的莫过于“光影实验室”——皮影表演环节。活动室化身小型科普剧场。孩子们操纵着自己制作的皮影角色,通过调整光源(探究光源距离、角度与影子大小、清晰度的关系)和灵活操控竹签(实践杠杆操控技巧),让角色在幕布上“活”了起来。配音环节更是妙趣横生,孩子们尝试模仿不同角色的声音(体验声波的传播与音调变化),互相评价时也充满了对彼此操控技术和声音表现力的真诚赞赏:“他的牛魔王操控得真稳当!”“看我齐天大圣的七十二变动作多灵活!”
活动尾声,志愿者们与孩子们共同回顾了整个科普系列活动的收获——从体验陀螺(角动量守恒)、投壶(抛物线运动)、绘制脸谱(色彩搭配与象征意义)、制作漆扇(流体力学与表面张力的初步感知),到本次的皮影戏(光学、力学、材料学、声学的综合应用)。孩子们踊跃分享:“原来皮影戏不只是表演,里面有这么多科学道理!”“动手做实验最有意思,明白了影子是怎么动起来的!”“最喜欢和小伙伴一起合作解决问题。”活动在温馨的合影中结束,孩子们高举着自己制作的皮影作品,脸上洋溢着探索与成功的喜悦笑容。
光影虽暂歇,科学探索的种子已悄然播撒。固城乡科协和乡社工站联合举办的这次科普活动,不仅让孩子们领略了非遗之美,更在他们心中点燃了对传统科技智慧的好奇心。皮影戏幕布落下,但孩子们眼中闪烁的求知光芒和对科学原理的初步理解,预示着这份融合了古老智慧与现代科普的传承,将在未来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创新之花。